美育通识课《中外音乐经典》第二讲——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发布日期:2021-09-2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本科生院

本网讯 9月23号晚七点,美育通识课《中外音乐经典》第二堂开讲。本期主讲由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崔玲玲讲授,我校二百八十多名学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初始,崔玲玲教授引用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八字箴言引出讲座主题。“各美其美”即呼吁大家尊重文化多样性,但是首先要尊重、培育、发展好自己的本民族文化。“美美与共”则说明了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社会发展多元文化的必然趋势与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本次讲座分为“中国少数民族概况”和“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分布”两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少数民族概况分别从人口现状、地域分布、民族宗教与传统节日、种族特征、语言文字、民间音乐分类以及音乐形态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人口现状

全世界共有大小民族2000多个,上亿人口的民族有7个,其中就包括汉族。中国已识别55个少数民族,其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8.49%,此外还有未确定族属的族群十多个,例如夏尔巴、克木、芒等。

二、地域分布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新疆、西藏、宁夏、广西、内蒙古5个民族自治区,以及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甘肃、青海、湖南、湖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居住面积占国土的64%。分为跨境民族(30个)与土著民族(25个)。

三、民族宗教与传统节日

人类宗教分为人文宗教(神学宗教)和原始宗教(自然宗教)两大类。人文宗教包括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自然宗教包括萨满教、博教、苯教、东巴教等。中国部分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全民宗教和信仰,他们的节日也往往与宗教信仰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四、种族特征

世界各民族通常被区分为3大人种: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和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其中,蒙古人种在中国境内分北(哈萨克)、南(黎族)、东(朝鲜族)三支。

五、语言文字

55个少数民族分属5个语系,其中汉藏31个,阿尔泰18个,印欧2个,南亚3个,南岛1个。京族的语言系属未定。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拥有传统文字的有藏、维、蒙、朝鲜、满、傣、纳西、彝、瑶、白以及俄罗斯。还有创制的拼音文字,共有29个民族拥有文字体系。

六、民间音乐分类

民间音乐可以从历史角度、音乐体裁、音乐题材、演唱(奏)形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学术界将民间音乐分为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宫廷音乐三大类。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斯兰教音乐、自然崇拜信仰音乐;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宫廷音乐包括藏、满、蒙、朝鲜的音乐。

七、音乐形态

王光祈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三大乐系。后中国学者根据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现状做了补充:东亚乐系包括50个民族;欧洲乐系包括3个民族,分别是俄罗斯、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波斯阿拉伯乐系包括3个民族,分别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

说明: C:Users张玲玲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INetCacheContent.Wordc23c5d1c66f24b03a024693aaf69ae82_th.jpg

第二部分是中国少数民族的音乐分布。崔玲玲教授分别以藏族山歌、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土家族哭嫁歌、侗族大歌、回族花儿、羌族出征歌以及苗族飞歌为例,带同学们聆听解析了丰富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讲座最后由王怡教授进行总结发言:“崔玲玲教授给我们上了一堂非常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课。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对于中国各民族的建筑、语言、服饰、音乐、文化等多方面都有了一个全方位的认识,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当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度的思考,比如说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应该真正地沉下心来去思考这些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有一段讲话,“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我们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内在软实力!

 

 

               文字:王怡       责编:仇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