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1-11-2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本科生院
关于规范本科生涉农专业转专业的若干举措
本生〔2021〕016号
为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重要回信精神,把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作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动力,不断加强政治引领与知农爱农教育,本科生院对涉农专业转专业情况进行专题分析,与学院座谈研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规范涉农专业转专业的若干举措。
一、加强引导,强化涉农专业认知教育,减少盲目转专业
“三全育人”,落实知农爱农教育。坚持“三全育人”,把知农爱农融入课程课堂、科研创新、管理服务、知识教育、社会实践等各环节,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通过强化价值观教育、专业教育等系列化、系统化举措,落实并加强本科生知农爱农教育。
全面覆盖,强化涉农专业认知教育。通过开设面向全部新生的专业导论、新生研讨、专业认知类教育课程,或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行业形势、专业内容、就业前景的了解与认同,鼓励学院开设《新生专业研讨》课。实现学院《学科发展与学业规划》学业指导咨询项目全校覆盖,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学院党政工作人员采用1对1的模式,解答学生个性化问题,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提高对专业的认同。
优化专业,加快新农科建设,加大专业吸引力。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以新农科理念为指导提出升级改造传统涉农专业的措施,走学科融合发展之路,打破固有学科边界,推进农工、农理、农文深度交叉融合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综合性高校的学科优势,支持涉农专业发展,增强涉农专业吸引力。
二、合理调控,加强政策支持,适度控制转出规模
合理控制全校转专业规模。所有学院在保障教学质量、控制班容量规模前提下,提出接受条件、接收计划,报本科生院审核。本科生院参照学院现有教学条件、学科门类、学生专业基础等因素,核定接收计划。
设置涉农学院净转出上限。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涉农学院净转出人数一般不得超过当年学生数的35%。如学生申请转出人数超过35%,本科生院及时与转出学院、目标学院沟通,调控涉农专业净转出人数。
适度扩大对涉农专业的政策支持。在本科生招生、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分配增量计划时,适度向涉农专业,尤其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急需涉农专业倾斜。
三、完善细则,修订转专业实施办法,引导学生理性决策
修订《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完善转专业实施环节,引导学生理性决策。
提前学生申请时间。延长学生申请与学院面试间隔时间,给转出学院对有转出意愿学生开展针对性专业认知教育、学业指导工作留出更多时间,精准指导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和认知程度。本科生院发挥桥梁作用,做好转出学院、接收学院之间数据传送等工作,帮助学院及时掌握转专业学生信息,有效开展专业指导。
减少学生转专业志愿数量。学生转专业志愿学院由两个减为一个,引导学生在申请前做好理性决策,降低学生填报志愿的随意性。
四、组织保障,健全体制明确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加强转专业工作组织领导。学院应成立转专业工作小组,坚持党委的全面领导,学院书记是本学院转专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是直接责任人,要对转专业工作亲自把关、亲自协调、亲自督查。本科生院将加强对各学院转专业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监督,督促学院落实主体责任。
制定转专业选拔实施细则。各学院应根据自身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学院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规范地制定转专业选拔实施细则,并在选拔前向学生公布。
纳入学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把转专业工作作为学院绩效考核指标之一,加强转专业政策落实、专业教育、专业优化等监督,确保转专业各项措施落地,确保涉农专业转专业率逐渐下降。